《褚时健传》读后感(整理2篇)

时间:2024-07-06 来源:

《褚时健传》读后感篇1

花了17小时读完整本书,传记一类的书大概要从两个方面点评,一个是写作人、还有一个就是传记主人翁。

对于写作作者来说,这本书其实很多都有点偏,不知道是不是大环境下政治话题敏感不让写,还是因为什么,很多大众好奇的事情都没有写!

对于传记主人翁来说,通过这本书更深刻的.了解到了这个伟人,读完万分敬佩!褚老的大概经历:少年丧父,扛起家业,堂哥点醒,省城读书,参加革命,亲人牺牲,县城征粮,结婚生子(27岁),右派运动,打成右派(28岁),农场劳改,右派摘帽(30岁),新平畜牧,曼蚌糖厂(35岁),历经文革,玉溪烟厂(50岁),无限期工作,家人出事,痛失爱女(68岁),失去自由(69岁),离开监狱(73岁),夫妻种橙,直到现在90多岁。一生信条:不闲着,不亏待任何人,尊重党的安排!注重质量,为人诚恳!!人生跌宕起伏,否极泰来,依然活的如此有力!敬佩!

文革欠了那个时代诸如褚老这样伟人一句道歉!我时常在想如果中国没有那几年文革会不会发展的更快?像小日本二战时期打仗也要抓人才注重创新和经济,抢先成为发达国家!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落后那些年到底是哪些年?明朝后期吗?清朝?总之,在任何时代,经济、科技、人才都很重要吧。

《褚时健传》读后感篇2

人物传记差不多算是我最喜欢的一类书籍,但我一般只愿意看自传。而当我看到周桦的这本《褚时健传》时,实在是因为对褚这个人强烈的兴趣,决定试着读一读这本由专职的传记作家完成的作品。

结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。

首先,周桦是真正走访了那些与褚长期共事过的人,听他们的回忆和描述,得到了丰富的一手资料。另外,周桦在这本书中,没有像其他很多传记作品那样对主人公就行一味地拔高和赞扬,比如从褚的妻子的视角,你能感觉到褚可能对家庭和另一半有些忽略。

最早知道褚时健,其实是因为“褚橙”,以及背后一个出狱后70多岁再次创业的故事。看了这本书,才知道原来响当当的“红塔山”也是出自他之手。在我小时候(上世纪90年代),就知道15元一盒的红塔山,10元一盒的阿诗玛,那会儿送礼也比较简单,一条红塔山,多半不会错。

以90年代的物价水平,这样的定价绝对算是中高档商品,而它之所以能卖那么贵,离不开其出色的质量。一流的设备,加上一流的烟叶种植,促成了这样的水准。而褚橙的走俏,除了励志的故事,更根本的恐怕还是其优良的口感,而从书中可以知道,这依靠的也是精心的培育和不断地改进。

让我印象最深刻的.一点,是当周桦向褚时健说起现在一些年轻人运用的商业模式,褚说:哪有那么复杂。的确,从红塔山到褚橙,哪一样不是脚踏实地,靠极高的品质,为客户真正带去价值,进而获得成功。反观现在的一些互联网创业,各种眼花缭乱的招式,是为了收割呢,还是创造价值呢?

正如褚时健在推荐序中提到:

关于我的传记,已经有了好几本,有的我知道,更多的我并不知情。

如果你想了解这位传奇企业家波澜壮阔的人生,推荐就读周桦的这一本吧。

【《褚时健传》读后感(整理2篇) 】相关文章:

稻草人读后感(整理10篇) 2024-07-06

《褚时健传》读后感(整理2篇) 2024-07-06

《昆虫记》读后感(整理11篇) 2024-07-06